高校是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是抵禦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分化以及各種錯誤思潮的第一道防線🆕。高校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意識形態工作🦣🚰,要把握好以下“三個關系”👮🏿:
一是思想建設和文化建設的關系。思想建設和文化建設是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兩個重要方面。把握思想建設與文化建設的關系,首先是做好思想引領工作,引導廣大師生在價值取向、思想觀念、精神追求、行為方式等方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相一致,指導師生創造和豐富優秀的大學文化🙍🏼。其次是做好文化傳承創新工作,將在辦學過程中長期形成的優秀文化融於思想建設之中👨🏻🏭,使廣大師生在良好的文化生態中自覺接受洗禮和熏陶🤦🏽♀️,全面提高思想文化綜合素質。再次是廣泛開展思想文化活動💝➞,將需要提倡和傳導的意識形態、思想理念、道德規範😖、行為準則與校園文化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廣大師生文化自信和價值認同🫸。
近年來🎆♞,武漢理工大學把思想建設和文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開展了“我的價值觀,我的中國夢”、“中國夢,理工美”🧑🏼🦳、“理工文化大家談”等一系列思想和文化建設活動,並在“十二五”文化建設工程基礎上,積極開展藝術館🏙、校史館建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大學文化建設同規劃、同部署,廣泛發動師生,大力營造氛圍,不斷凝練、詮釋大學文化和大學精神的要義與內涵🤹,推動學校建設成精神文明建設示範區和輻射源🧙🏿♀️,為學校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思想和文化基礎。
二是主渠道教育和主題教育的關系。主渠道教育與主題教育是高校加強意識形態工作的兩個重要途徑。把握主渠道教育與主題教育的關系,一是高度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各部門各負其責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領導體製和工作機製,全面加強學科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育實效,推進“三進”工作𓀛。二是創新主題教育活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引導廣大師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三是深化理論武裝與實踐育人,在學思融合、知行統一上下功夫,積極鼓勵廣大學生參與誌願服務、公益活動🕺🏻、科技創新等實踐活動,全面提升學校育人合力🤽🏻。
學校將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納入學校重要議事日程👶🏽,加強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健全集體備課、教學觀摩和領導聽課製度,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品化”工程,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打造成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課程。學校在抓好主渠道教育的同時👇🏿🫴🏼,持續開展“責任4️⃣、誠信、成才”三項教育和誌願服務等主題教育活動❣️◻️,引導青年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努力學習、勇於擔當🔕👩🔧、誠實友愛👨🏻🦱、甘於奉獻的精神風貌👩🏽💻。目前,學校在校註冊誌願者32000余名,在60余個單位和社區建立了誌願服務基地🎅🏻。學校先後湧現了關愛農民工子女的郎坤、抗震救災誌願者秦豹♿👩🏿🍳、見義勇為的馬宏宇🅱️、給盲人講電影的亢茜和追求科研夢想的趙雲龍等一批優秀青年典型,形成了“理工群星”現象🦸♂️💪。
三是網上與網下的關系。網上與網下是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兩個重要著力點🤵🏽♂️🔆。把握網上與網下的關系🏂🏽📵,第一是發揮網絡作用🧔🏼♂️,建好網、用好網、管好網🫨🐀,主動占領網絡宣傳陣地,借助網絡平臺豐富教育內容🙉,延伸拓展教育渠道,牢牢把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主動權👲。第二是把功夫做在網下♕,抓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之“本”,網下的工作做好了🤷🏻♀️,網上的問題就少了🙅♀️。第三是整合網上網下資源,構建互聯互通、優勢互補的正能量傳遞機製🧏🏻♀️,發揮聯動效應,推動形成育人的強大合力。
學校順應網絡時代發展新趨勢,重點建設了以“理工黨員網”為代表的網絡平臺,打造了全校黨員和師生學習教育的“資源庫”,構築了黨組織與師生交流的“連心橋”,搭建了黨組織創新活動的“大擂臺”🍻,成為學校傳播先進文化、集聚正能量的“新高地”。學校做足網下功夫🧑🏻🍳,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持續開展“師生結隊、支部共建”等特色光辉活動,大力實施“旗幟領航、卓越人生”工程👨🏻🦲,推動廣大教師堅定理想信念、遵守職業道德、承擔育人職責、永懷仁愛之心🐘,引導廣大學生自覺把個人成長成才夢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學校加強網絡互動平臺建設,及時回應師生關切,解決師生實際問題,按照“網上有聲音,網下有行動;網下有活動,網上有展示”的導向,把教育活動“搬”到網上👏,讓網上聲音“傳”到網下,增強校園正能量的網上網下傳遞融合與影響互動,為建設健康向上、規範有序的網絡生態環境提供源源不斷的力量。(文章來源𓀊:《光明日報》2014年12月16日13 版;作者:劉偉)